3月8日,一個慶祝女性的節日,不同於5月份的母親節,這天越來越多人會慶祝這個節日,在台灣雖然不是國定假日,但是漸漸地我們會在國際婦女節這天或是整個月舉辦各種關於兩性平權的遊行與活動。
小編依稀記得父親說過,老家在彰化的他在還是小孩子的時侯,吃飯時間阿嬤在煮完飯後會繼續做其他家事,不能與男性及長輩一同用餐,小孩子則是聚在其他地方吃飯,等他們都吃完後阿嫲才能吃後面的剩菜 ; 自己小時侯常常疑惑為什麼阿嬤只挑魚骨頭吃,聽了父親的回憶之後才體會到從前農業時代女性在家庭中的卑微。
如今在台灣線上購物平台與各實體店家有專屬給女性的購物專區,並舉辦多樣的優惠活動,只為了滿足女人們的小確幸 ; 除了購物之外,各飯店與餐廳紛紛祭出限定的折扣活動,在這個春滿花開的季節除了寵愛自己,也能一起寵愛自己的女性家人們。
生在訴求兩性平權的時代,雖然男女各有對於工作事項與家庭分配的想法,以及對於社會平權的看法,不過因為女人的母愛天性,帶小孩與家務事這些事通常還是女生做比較多,而男生也會貼心地體恤另一半或母親的辛勞,除了協助做較耗體力的工作之外,也會帶最愛的女人們去餐聽吃飯、送送小禮物來表達感謝。
|3月8日 國際婦女節 💐
國際婦女節的由來始於20世紀初歐美國家工業化快速發展,許多工廠業者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除了拉長勞工工時同時壓低工資,引發勞工不滿,尤其女性勞工更承受種種不平等的待遇,終於於1908年3月8日,近萬名美國女性勞工集結走上街頭,並呼喊口號「We want bread and roses too.」象徵在有經濟保障之下也能有良好的工作環境與品質。
自此之後,各國陸續出現了大規模的抗議活動,女權運動的重要人物──克拉拉·柴特金Clara Zetkin,在國際勞動婦女大會上,提倡應將3月8日定為國際婦女節,在經過17個國家一致同意後,婦女節成為全球性的節日。柴特金女士因此被譽為國際婦女運動的先驅。
📎 圖片來源 : https://reurl.cc/b7VAXr
|極度不重視女性權利 – 印度 💔
由古印度社會延續至今的種姓制度,嚴格的社會階級制度除了長期壓制種姓較為低下的的民族,也讓父權體制在印度社會更加根深蒂固,其實印度的知識分子一直以來都為爭取人權與女性工作權、教育權奔波請命,只是長期尊崇的宗教與制度,讓大部分的印度人仍然不敢追求改變 ; 古代的「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古老迂腐的格言在印度仍然壓榨著女性,印度女性不能自由的受教育、自由地工作,在夫家地位仍低,服待自己的丈夫與長輩是應盡的義務,女人甚至不能因為”一巴掌”而申請離婚來為自己維權,不管女性的種姓高低,其因”女性”的身分在此國家的地位仍然無法提高,男女平權似乎是天方夜譚。
📎 圖片來源 : 電影 – 耳光 https://reurl.cc/eXzAWM
|因聯合國會員身分而重視女權 – 越南 💛
越南在早期是以父系社會為主,與台灣相同有著重男輕女的觀念。但作為聯合國成員國之一,越南遵循了聯合國的人權規範,將性別平等作為普世價值並體現於法律制度內,保障所有公民權益。且憲法經多次修改,從夫妻婚後共同財產所有權、共同收入使用權、家庭資源與子女平等照顧與教育; 除此之外,學習、工作、娛樂層面皆享有平等待遇,家務也需由男女共同分擔等等,更加確立了性別平等的國家方針,在越南,甚至有優於台灣勞基法的女性制度,如 : 不得對孕婦及產假中之女性勞工進行勞動處分 ; 女性勞工於月事期間,每日可休息30分鐘; 撫育一歲以下幼兒之女性,每日於工作時間內可休息60分鐘。前述休息時間,仍按勞動契約規定享有全額薪資。
📎 圖片來源 : 電影 – 落紅 https://reurl.cc/qkV6LE
|世界女性權利楷模 – 瑞典 ❤️
瑞典作為極力追求人權與平等的國家之一,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陸續設立多項社會福利政策,其目的是確保充分尊重瑞典的國際人權承諾。而女性權利更是優於其他先進大國,可謂是全世界對女性最友善的國家,像是實施男女平等的遺產繼承權制度、父母可以共同分享 480 天的育兒假,小孩八歲之前都可以請休,休假期間並可獲得工資與政府補貼、以及婚姻雙方分開繳稅,稅制基底以個人收入為準 ; 其制度不只是為了保障女性的工作權利,而是以 “個人主義” 在社會上承擔國民義務與享有應有的福利照顧,真正落實男女平權訴求。
📎 圖片來源 : 電影 – 女孩們 https://reurl.cc/0EvRdA
隨著社會的持續發展與科技的飛快進步,現今男女平權意識在台灣社會已發展的很好,不管在家庭中、職場,以及生活中更能彼此尊重,更可以在公共設施上發現體貼女性的地方,比如 : 捷運夜間女性車箱、親子廁所等等,都顯現出人與人之間的彼此尊重,與更多的包容與體貼。
不過,職場歧視與同工不同酬問題仍然存在,在台灣有部分公司在招募新員工時,會詢問最近是否有結婚或生子計劃,並藉此來評估是否錄用,以及職場性騷擾案件層出不窮 ; 即便是兩性平權楷模的瑞典,在薪資所得上女性仍然低於男性,代表兩性平權的推行仍然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社會責任與權利不應區分任一性別,不管你的性別是什麼,都應該受到相等的對待與尊重,以 “個人” 為出發點互相尊重與包容,才能讓社會與經濟發展更為平等、更為均衡。